一辆“小蓝鲸”公交车 织密“背街小巷”交通网
发布时间:2023-12-26 文章来源:媒体 浏览量:478
每天清晨,家住南京凤梧园小区的市民张女士都会在家门口乘坐201路公交车,前往地铁7号线“丁家庄”站。从上车到地铁站,只需要8分钟。“以前我们走路去地铁站,要半个小时,现在有了微循环公交车,而且基本出门就能坐上,别提多方便了!”
今年以来,南京公交集团瞄准“背街小巷”市民的出行问题,通过一条条微循环公交线路,串联起居民区、学校、社区医院、集贸市场等场所,填补了地铁站和地面常规公交的空白,真正实现了“地铁到站,公交到家”。
公交车驶入“背街小巷” 看似平常背后实难
丁家庄保障房片区是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之一,入住居民约7万人。在今年9月份之前,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的凤梧园小区居民到最近的地铁7号线“丁家庄”站,只能步行或者打车前往。家住凤梧园小区的张女士,从小区步行到地铁口,2.2公里的路程,需用时35分钟。如果想乘坐公交出行,也要步行500米以上,前往附近的公交站。
了解到该区域居民的出行现状后,南京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勘察走访。“丁家庄区域居民区集中,道路狭窄和停车位设计等问题,制约了线路开设。”南京公交集团运服部工作人员谢鑫告诉记者,由于道路窄,公交公司只能内部调剂8米级小型车形式解决。此外,在公交站点设置方面,由于很多道路两边划有社会停车位,公交公司需要协调属地街道、社区、交管部门取消部分社会停车位,设置站牌。
12月14日下午,记者跟随谢鑫体验乘坐了一辆201路循环公交车。在起点站凤梧园小区,记者发现该小区位于高速边上,仅有一条出口,居民张女士抱着孩子,正在站点等待公交车。“以前我们去菜场、商场、地铁站,都要走路或者骑共享单车,现在有了公交车,让我们出行更加方便。”说话间,一辆201路公交车驶来,张女士抱着孩子上了车。起步、行驶过程中,车辆行驶平稳,经过多个狭窄路段时,司机谨慎低速通过。“由于线路靠近居民区,老年乘客多,我们内部抽调的都是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确保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体验。”谢鑫说。
行驶过程中,多个站点的公交车停靠位置,时不时被社会车辆占用。谢鑫告诉记者,“我们当时设置站点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交通、交管部门积极协调辖区街道等部门,加大站点周边交通秩序维护管理力度,但仍不可避免出现社会车辆占用公交站点的行为。”
记者多次乘坐该条线路发现,除了早晚高峰期间人数较多外,平常时段乘客并不多。“我们也在跟踪车辆运行情况及载客量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班次和站点情况。”谢鑫说。
如何跟踪车辆运行情况?谢鑫说,除了运营人员实地勘察、走访,公交集团还借助大数据手段,通过南京公交集团指挥控制中心的南京公交地理图以及线路运行图,实现车辆监控及线路流量调控,为选址、站点设置等提供科学依据。
在南京公交集团指挥控制中心,一张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公交线网布局情况。“从线路运行来看,微循环公交线路开通后,常规线路载客量并未出现减少,吸引的都是新客流。”中心主任李少彬告诉记者。
9条微循环线路成“大蓝鲸”社区出行好伙伴
“小蓝鲸”微循环公交线路不仅让“背街小巷”居民出行节省时间,还开通了求知线、单循环线等,为上班族、求学族等群体增添了新选择。
“‘小蓝鲸’线路有‘短频快’的特点,即线路短,一般在8公里以内;车次频,发车间隔控制在10分钟以内;周转快,单趟运行时间在20—30分钟以内。”南京公交集团运营服务部部长钱宗强告诉记者,部分线路如B10、185等线路还根据道路情况设计了单循环模式,采取全程右转弯,减少因路口灯控等待的时间,加快线路周转。
12月13日,记者跟随南京公交集团B10线路车队长高学军,乘坐体验了B10线路。该线路从南京地铁2号线雨润大街地铁站发车,采用单循环的形式,经过10个站点,回到雨润大街地铁站。
“这条线路主要针对在新城科技园上班的群体设置,6月份刚开通时,每天乘坐不足100人,现在日最高客流量突破700人,正在给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高学军说。
从事公交驾驶工作十几年的B10线路驾驶员丁翔告诉记者,相比于驾驶常规线路,B10线路服务时间与乘客上下班时间相对一致,能更好地服务乘客。“记得线路刚开通没多久,有一天下暴雨。一位乘客从地铁站出来后,面对暴雨不知所措。当时还没有到发车时间,我赶紧喊乘客上车躲雨,并询问其要到哪儿。“在得知乘客要到南京质检大厦后,我提示他可以到嘉陵江东街东公交站下车,即可到达。乘客得知后,十分感谢。”丁翔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上班族知道了微循环线路,而且地铁出来一个半小时内免费换乘,真正为上班族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烦恼。
对于在新城科技园一家互联网企业上班的张佳旭来说,B10线路的开通,让她在坐地铁去单位的路上,可以实现无缝换乘,“以前从地铁站走路到公司,要十几分钟,现在有了公交车,几分钟就到,而且车次多,不用等太长时间。”
“我们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还推出‘响应式停站’服务,平均减少运营周转时间近20%,有效缓解了部分区域交通拥堵,让市民的出行更顺畅。”钱宗强说,今年以来,南京公交集团已开通微循环线路9条,分别是B11路、B12路、B13路、B14路、B15路5条求知线;B10路和185路微循环线以及新开通的201路和203路微循环线。目前,9条线路运行情况良好,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了解、选择微循环线路出行。
多部门协同联动编织“微循环”公交线网
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表示,希望更多区域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我现在上班到雨润大街地铁站,可以坐微循环公交线路到单位,如果回家出地铁站,也能坐上微循环公交车就好了。”张佳旭告诉记者。
“微循环是加密公交网络覆盖,为短距离出行乘客提供便捷服务的举措。”钱宗强说,尽管面临着各种困难,但是南京公交始终在努力优化线网布局、车辆运营。“目前,公交集团已在市交通运输局和乘客委员会的指导帮助下,编制2024—2025两年的线网规划。未来两年,公交集团将结合车辆更新,不断提升微循环公交‘小蓝鲸’的品牌服务,立足‘短途、灵活、便捷’的原则,规模性、系统性地建设微循环公交线网。”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阳表示,地面公交除了发挥填补轨道交通未覆盖通道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与轨道交通顺畅衔接,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从而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提升公共交通整体吸引力。在这一点上,发展微循环公交意义重大,且是未来地面公交重要的发展方向。南京公交集团提出的“地铁到站、公交到家”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南京公交集团今年打造的‘小蓝鲸’微循环公交项目有4条是围绕地铁站服务周边保障房或科技园,有5条是服务学校通学。设计之初就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客流收集,体现了精准服务的理念。其次线路运营必须可靠与便利,启用小型车、加密停靠点,更重要的是到站时间可知可控。最后线路运营模式可多变,比如高峰保通勤,平峰可预约。”陈阳说,未来南京可先就需求集中且道路条件相对较好的片区进行试点,比如地铁站周边的科技园、产业园、大型社区等,围绕客流需求设计线路与运营模式,政府应给予一定资源,比如提供微循环线路停靠的微枢纽、保障微循环线路运行的背街小巷路权等,共同做好公交服务的转型发展。
“公交出行一边连着城市发展,一边事关民生福祉。作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之一,南京公交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打造高效、绿色、智慧的公交体系,作为大蓝鲸‘快节奏’运转的重要保障。”南京公交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赵亮表示,下一步,南京公交集团将根据运营效果和市民需求,不断对微循环线路和车辆进行优化升级,让市民更多地享受到“出了地铁站、公交送到家”的便捷,持续深化公交保障效能,稳步优化提升市民出行品质,积极以高品质公交服务展现城市良好形象。